很多同事拿到自己的工资条,却看不懂自己的工资。现在,我来帮大家理一理.然后在思考思考:哪些方面是我们自己太懒惰,没有去弄懂?哪些方面是我们自己缺乏维权意识,没有去捍卫?哪些方面是相关部门工作懈怠,没有为老师们服务?哪些方面是单位之间的利益博弈导致的模糊处理,让你蒙在鼓里摸不着头绪?
拿出你的工资条,你的工资实际上只有五项,那就是:应发(工资)合计=岗位工资+薪级工资+10%工资+教护龄+财政绩效工资。下面,再一一讲解每一项:
岗位工资由岗位级别确定,级别数越低,表示等级越高。岗位级别由你的职称(以聘为标准)主要决定,中一以下是13-11,中一10-8,副高7-5,正高4-1。你如果没有“特别的东西”或者单位没有给你“特别的东西”,你的等级就是相应职称的最低级,例如中一就是10级。
薪级工资也有等级,级别数越高,表示等级越高。但是定级比较复杂,06年之前参加工作的,基础等级由所谓“套改”确立;06年之后参加工作的,基础等级是这样确定的:本科定级7级,研究生定11级(本科生不要生气,因为研究生比你大三岁)。你今年的薪级=基础等级+定级后的“合格”评价年数。例如,11年参加工作的本科生,且之后每年的评价都是合格,15年的薪级=7+(15-11)。这里需要特别说明,06年之间参加工作的,你可以到网络上下载套改表,看套改表时,只看等级,不要看等级标准,网络上的等级标准大多数是前几年的,太低了!正确的标准如下表所示:
教护龄不清楚。
绩效工资一塌糊涂,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绩效工资人均是33000元/年(即2750/月)。具体的计算方案由学校(学校依据什么标准,也不清楚)确定,是怎样一个方案不清楚。
下面再给大家解释其他项目:
一、计税总额=应发合计—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或再:—医疗保险)。计税总额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的依据,计税总额<3500元, 个人所得税=0; 3500<计税总额<5000元, 个人所得税=(计税总额-3500) ×3%; 5000<计税总额<****元, 个人所得税=(计税总额-3500-1500) ×10%+45(1500×3%=45)。
这里需要说明两点:
第一,住房公积金应该扣的越多越好,但是住房公积金是怎么计算的,不清楚;养老保险在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的情况下,也是扣的越多越好。因为这两部分,单位要按比例(这个比例越高越好,这好像也由学校确定)补贴我们一些,例如你扣了1000元公积金,你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钱要大于1000元。
第二,是写给各位班主任们的,我们需要把绩效工资中的班主任津贴500元单列开来,班主任津贴按常识理解属于国家津贴,是不计税的。也就是说,班主任的计税总额=你现在的工资条中计税总额—500。如此,每一位班主任的个人所得税都能相应的减少一些。
二、实发合计=应发合计—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个人所得税。
同事们,你们清楚了吗?你再思考一下开篇四个问题。思考清楚了,该有什么行动,一定要有行动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