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老杨工作室

不傲视别人,不藐视自己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日志

 
 

引用 引用 【转载】新建学校必须“站到高处”思考问题   

2015-07-24 06:41:06|  分类: 教学科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人口分布状况的变化,近些年,新建学校越来越多。新建学校的发展模式与老牌学校有所不同,因此必须选择合理的思维方式。毫无疑问,新建学校应该吸收老牌学校的经验,但这种吸收必须建立在“创造”的基础上,必须抛弃一种“跟着走”、“照着做”的思路。“跟着走”、“照着做”,你就永远走在人家后面。新建学校必须建立“站到高处”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占领制高点,缩短成长期,为学校发展奠基。

1.站到认识的高处:在高位理解中解决低位问题。“提高认识”从来都不应该是一句“空话”,而是“高位问题”,“认识”一提高,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校中的很多低位问题,包括各类碎屑的矛盾,之所以经常不能得到好的解决,多是因为领导与教师的认识不能站到高处。老学校要提升这种认识是非常困难的,而新建学校,必须在建校伊始就站到认识的高处,在高位理解中解决低位问题。我校成立于20099月,当时,我们提出了“高位理解”的三个主张,一是从历史的角度看今天,我们是校史的创造者,站在校史的发源处,我们今天所作的一切,都应该负有历史的责任,这种责任没有人可以替代,不是以后可以“后补”的事情,我们今天建立的优秀传统,将会一代一代传下去;二是从社会的角度看学校,一所新校的诞生,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与期盼,吸引着多少人关注的目光,经历这样的过程,我们每一个人也就更能够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对社会更有一份担当;三是从人生的角度看教育,一个人的职业,其实是一个人生命的存在方式,如果我们用这样的角度来看“职业”,那么“教育”就是我们的生命方式,如果我们抱着这样的观点,那么“教师”这个职业也就远远超越了“饭碗”的意义,因为教育生活的品质将决定我们人生的品质,教育的幸福也就是我们人生的幸福。历史何等之深邃,社会何等之广阔,人生何等之丰富,建立在历史、社会、人生的高度上来思考我们每天的工作与生活,我们就很能够变得豁达而智慧,就会很容易在高位理解中解决低位问题。

2.站到文化的高处:在文化“聚”“散”中发展师生个性。与企业相类似,学校也存在着“创始人文化”,“创始人文化”会对学校发展发生深远的影响,新建学校必须站在文化的高处来考察学校工作的一切,要抱着“一切皆是文化”的意识、“文化切入”的主体思路。我们认为,学校最重要的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不是一个什么聪明人想出来之后请大家举手同意就可以形成的,而是经过“双向路径”来达成的,这个“双向路径”就是“聚”与“散”:将一切的行动“聚向”价值理解,同时,将价值追求“弥散”到一切的行动。“双向路径”不是“先后”关系(先“聚向”再“弥散”或者先“弥散”再“聚向”),而是“同时”的关系(“聚向”即“弥散”),打造“核心价值观”就成为“内深含价值”、“外诉诸行动”的过程,师生们用各自个性化的行动阐释“核心价值观”,在“文化聚散”中获得个性化的成长。我校的核心价值追求是“让每一位师生拥有成长的感觉”,“是否有利于师生的成长”正在成为衡量是非曲直的准则。我们第一批的36位教师,用2年的时间,成功写作了112本“土书”,构成了四辑“成长丛书”,我们的“土书”不是“写就”了,而是“做就”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享受了“成长”,也造就了“坚持”的品质——而我们的学校愿景就是“校园充满成长的气息,师生拥有成长的品质”,这个“愿景”是学校文化的内涵,站在文化的高处去“做事”,那些“事”就会笼上价值的色彩,那些“事情”就会变成“事业”。新建学校在思考“做事”的时候,“文化聚散”就会造就生机蓬勃的美丽景观。站在文化的高处,就会创造更加优秀的“创始人文化”。

3.站到系统的高处:在系统思考中提升行动品质。如果我们不能站在“系统”的高处,对新校的发展进行“系统思考”,就容易迷失在细节的丛林中,在无数细节的忙碌中不知所措。构建学校发展的系统思考,首先要对学校进行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要求学校对很多基本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校?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教师发展?什么是学生成长?诸如此类。我校在两年时间的探索中不断地叩问这些问题,形成了“教育即促进成长”的基本观点,形成了包括对上述基本问题的校本回答的“成长教育”框架。尤其是师生成长目标的确立,为学校梳理办学思路提供了基石。20118月,我们在反复论证与初步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成长目标与教师发展目标。学生成长目标凝聚为 “内外兼修”四个字,展开为“六项内涵”:端其容,雅其言,宜其行,博其学,善其德,恒其志,并设计了“六项工程”:学名家风范,说天下大事,读中外名著,赏名曲名画,办汾小赛事,朔文明形象;教师发展目标凝聚为“自觉觉人”四个字,包括生命自觉、专业自觉、文化自觉的“三重理解”,并设计了“成长教育六品牌”:成长课程、成长教学(含成长课堂)、成长教室、成长讲坛、成长论坛(含7个“7字工程”)、成长著述。有了这样的框架之后,学校的“行动”就有了根据,有了“坐标”,也有了品质:我们在展开一件工作,却不是基于“点对点”的思考,而是在一个系统理解的基础上做的。同时,我们倡导“五不文化”来确保“系统思考”的行动落实:不拖拉,追求力行的文化;不推诿,追求担当的文化;不等待,追求主动的文化,不抱怨,追求乐观的文化;不放弃,追求坚持的文化。

4.站到原理的高处:在回归原理中考察教育现象。与理论工作者不同的是,我们每天处于纷繁复杂的现象之中。我们主张理论工作者要回到现象中来考察原理,而处于“现象”之中的我们,则需要“站到原理的高处”来考察现象,否则,我们就很难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现象”与“现象”之间的深刻联系。如果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将一个个“现象”进行孤立地思考,而不能从“原理”的层面去考察,新建学校要赶上前去就非常困难。“站到原理的高处”,其实就是需要我们尊重教育规律。我们经常说“要尊重教育规律”,但是当我们身临其境的时候,却常常是满眼的“现象”,常常会忘记“规律”何在。在新校启动的时候,我们就要形成尊重“规律”的思维习惯,用这种思维方式来促成学校的科学发展。在“原理层面”思考问题,我校在“科学规划”与“课程研究”两个方面较有收获。“科学规划”,就是对学校发展规律的尊重,20097月,在我们还不能“进驻”工地般的校园时,我们就外借会议室召开“办学思路咨询会”,形成了《从现实世界出发,向理想境界迈进》的学校发展整体框架;之后,我们每个暑假期都科学规划学校发展,召开“学校发展咨询会”,把新学年的工作置于“科学规划”的框架中,尽可能地避免决策的失误。“课程研究”,我们积极回归到“原理”层面,我们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签约合作,尝试在“原理”层面上分析课程与教学现象,我们用了一年时间研究了“教学目标”的问题,又用了一年时间研究了“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的问题,现在我们又进入了“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思考”的课程研究,当“原理”层面的思考在“研究现场”充分展开的时候,新校的发展才不会亦步亦趋。

5.站到目标的高处:在高远追求中实现当下绩效。一所新建学校,在初创阶段常常会倍受关注,人们也希望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绩效。尤其在时下学校面临教育行政部门的“考核”、教师面临相关部门的“评比”、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考试”的情境之下,学校必须要有勇气与胆魄,将对“当下绩效”的追求置于学校发展的高远追求之中。学校的建设者不能将眼光囿于短期的得失,而要“站到目标的高处”,为学校发展建立“愿景”,团结全体师生为“愿景”而努力,为内心的向往而努力,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核”、“评比”与“考试”。“考核”、“评比”、“考试”,从形式上看,都属于“外在评价”,而要获得良好的“外在评价”,关键在于要丰富自己的“内在标准”,这个“内在标准”就是我们的高位追求:我们的教育认识、文化定位、原理思考等等,我们要对学校的办学追求有充分的自信,在不断反思与优化整个系统中解决各种“外在评价”,实现当下的绩效。我校于2010年开始参加市教育局的综合考评,第一年就获得“一等奖”;2011年,我们又获“一等奖”。我们这样来理解我们获得的“当下绩效”,这是我们在向着理想教育迈出的道路上的“额外奖赏”,能够获得“一等奖”,我们固然十分欣喜,但我们不会沾沾自喜;不能获得“一等奖”,我们也不必垂头丧气,我们所要追求的是,应该远远不是“一等奖”,而是一所我们理想中的“好学校”,而是我们的“愿景”,我们心中的梦想。——在对高远目标的追求中,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工作,这才是我们的姿态,也是我们实现“当下绩效”的合理思路。

“站到高处”,其实是所有学校发展都应该持有的思维方式,对于新建学校来说,更是至关重要,这种思维方式将决定新建学校创业期的全部品质,也将深刻地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江苏省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张菊荣)

 




引文来源  新建学校必须“站到高处”思考问题(《中小学管理》2012年第7期,发表时略有修订)_张菊荣_新浪博客
  评论这张
 
阅读(143)|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